激发社区活力 共创幸福生活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贡献社治力量
来源:天府市民云 发布时间:2023-11-15 10:11:29

城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市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抓住了社区就抓住了源头,就抓住了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成都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全域性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改革,落实党委统揽统筹的“关键子”,激活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满盘棋”。

2023年以来,市委社治委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市委全会部署,紧扣“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智慧蓉城建设和微网实格治理等重点任务,以深化完善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体系为主线,大力实施小区(院落)治理专项攻坚,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动未来公园社区营建,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微”工程,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突出精细治理

提高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徐哥、张哥,你们说的都有道理,绿化带的改造的确既要考虑美观性,也要考虑位置的合理性。”近日,何明来到城市春天的物业管理处,协调小区绿化带改造工作。

作为盛泰社区城市春天的一名微网格员,何明是邻居的“身边人”,平日里,他想大伙儿所想、急大伙儿所急,总是热心帮助大家解决各种忧心之事,更积极为邻居之间搭建沟通平台,架起邻里“幸福桥”。

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何明只是成都众多微网格员中的一个缩影,但正是因为这些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城市肌理的“缩影”们,用实际行动提供“微服务”,精细精准地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邻里间的一座座“幸福桥”才得以牢固架起。

优化网格划分,配强网格队伍,好的组织架构是微网实格治理机制精细化的基础。

整合基层党建、政法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将一般网格优化调整为1.4万个,划细划精微网格11.9万个,专属网格1.1万个,建成一般网格、微网格党组织6.4万个,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揽”,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100%覆盖;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微网格长(员)队伍管理的实施办法》《成都市微网格员积分管理试行办法》,配备网格员14.7万人,其中微网格员13.3万人、专职网格员1.48万人;

与此同时,实施机关企事业单位万名党员干部进网入格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党员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下沉网格,政法、应急、退役军人等力量常态化参与网格治理服务。

赋能网格运行,发挥微网实格精准服务的作用,要有与之配套的培训服务、制度保障,也要让身边的“微服务”更好落到实处。

构建微网实格治理分级培训体系,完善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政策制度,目前已推动制定《成都市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方案》等专项政策文件16个。

除了日常与居民沟通互动,微网格员还会定期在社区开展燃气安全、消防等安全知识宣传,在成都大运会期间,他们就曾对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隐患排查并督导及时整改。

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成都同时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攻坚——

全面启动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印发小区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专班和六个专项行动工作组,统筹推进老旧小区(院落)更新改造等六大行动。同时,建立小区治理统筹推进、清单管理等工作制度8项,研究出台老旧小区(院落)物业服务覆盖等政策,小区治理工作启动成势。实施乡村集中居住区治理,制定乡村集中居住区示范建设标准,设立共性、特性和引导性指标……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少不了万家灯火,烟火里的幸福成都需要市民长此以往的共建、共治、共享。

今年3月,在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第三年,成都市举办了2023年首批民生项目机会清单发布会暨项目现场推进会,会上发布了成都今年将实施30类、533个重大民生项目,总投资691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7.6亿元。

一批暖民心、惠民生的工程项目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老百姓的关心事、烦心事得到妥善解决,已经支撑成都连续14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名,随着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走深走实,像成都人一样生活将成为更加鲜明的城市名片、时代风尚。

 

突出社区特质

营造居民美好生活空间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如何以“小社区”书写好社会治理“大文章”,不仅考验着城市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能力水平,更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

一个曾经面临漏水、违建等问题的老旧小区,经历蝶变新生,化身为绿色低碳的“空中花园”,并成功走向世界——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四川天府新区安公社区。

在今年举行的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安公社区作为中国唯一的“全球十个绿色繁荣社区试点案例”,走进丹麦会场,展陈分享其“近零碳社区建设情况”。

一个建成超过20年的老旧小区,为何能打败众多拥有新技术条件的社区,实现社区的近零碳排放?答案就在成都突出公园城市特质,营造居民幸福美好生活空间的探索里。

——以“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要求为抓手,意味着要深化近零碳社区示范建设。

从去年7月公布首批近零碳试点创建名单,到近日发布首批近零碳社区试点建设项目验收通过名单,研究形成的《成都市近零碳社区建设指南及场景建设指引》,完善了近零碳社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启动打造示范性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46个、社区“双创”空间23个,在2023社区社会企业发展促进大会暨成都市郫都区社区社会企业成果发布会上,社区企业的成长之路得以焕然一新;

发布《2023年百强社区培育推选工作方案》,出台《天府社创中心社会主体入驻管理办法(试行)》,打造区级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7个,基本形成“1+7”市区联动的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体系。

做好机制、源头、动力的“加减乘除”,绿色低碳正深度融入成都社区治理。

——以“着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要求为抓手,需要在建设未来公园社区上扩面提质。

4月26日,在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闭幕式上,《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指标体系》正式发布,作为《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规划导则》的重要补充和转化,其为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提供了实操指南和具体标准;

3月赴珠海、6月赴上海、9月赴北京,先后召开2023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招商引智投资推介会,已累计签约83个项目,总投资约905亿元,在面向社会发布未来公园社区机会清单的同时,也为推动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注入新动力;

在全市2023年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暨工作推进专班全体会议上,今年新启动第二批50个未来公园社区建设,其中有17个布局在“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10个布局在环城生态公园。

作为成都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的高级形态,建设未来公园社区,也是在创造公园城市幸福美好生活。

今年以来,还开展了100个“最美阳台”“最美社区花园”全民创建行动,启动建设50个社区美空间、345个社区微更新项目建设……

一笔一画,勾勒“家门口”的幸福图景,提质“幸福城”的发展愿景,终将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真切体验和价值认同。

 

突出智慧赋能

基层治理更加高效

 

在巡查中发现闲置房屋出现裂缝,存在安全隐患,怎么做才能有助于相关部门做出及时反应?

四川天府新区网格员刘银萍用手机立刻拍下房屋情况,并上传系统,很快,街道和社区协调人员支援,对裂缝进行紧急修补,同时在房屋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提醒居民和行人远离该区域……

这是成都正在建设的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运行的一个范例,其背后是智慧赋能城市治理所带来的变革:

紧扣智慧蓉城“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体系,目前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已基本具备实现“一舱两端”实战能力,专项行动24小时内响应率提升到90%以上,10万部门下沉力量和271万志愿服务力量通过平台已进网入格;

针对智慧蓉城数据底座支撑不足问题,发动微网实格力量,目前完成23个区(市)县电子地图核定,全覆盖启动23个区(市)县人房数据核验……

要运用好数智技术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心中有数”。

不仅助力网格员便利工作,更能为不同年龄市民提供便捷生活,不断拓展的智慧应用场景,目标是推进社区的全龄友好建设。

启动新建的20个“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强化的是针对“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推广应用特殊困难人群三色服务场景,目前已实现对空巢独居、困难儿童群体的智慧走访;开发“智慧巡查”场景,通过AI赋能感知设备就能实现对消防通道占用等情况的自动发现和闭环处置;试点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社区服务,系统化建设青少年心理健康社区服务机制正在探索当中……

围绕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画像,社区在以智慧赋能提升精准服务水平的同时,也赋予了“智慧+城市”更多可能性。

在成都肖家河街道的新盛社区,只要一个报警手机信息,社区微网格员查振芝就能精准确认独居、空巢老人家的位置,以及相应警情,在出发去处置的当下就能一并做好预案;

原先让市民舒睿头疼的大件垃圾回收难题,现在只要打开“天府市民云”APP进行申请,就有工人上门进行搬运,全市便民集中收运期间还能免费……

从家中配备的气感、烟雾探测、无线门磁等智能设备,到新增入学服务等10项市级服务、成华残联等10项区(市)县特色服务的小小APP,再到新开发上线的“天府市民云慧生活微信小程序”“天府市民云支付宝小程序”等37项服务,智慧赋能社会治理,也让幸福成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天府市民云新增注册52.32万人,累计注册用户数达1371.75万人,月均活跃人数334.05万人,天府市民云已经成为不少居民查询信息、获得服务的重要平台。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市委社治委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代会及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和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会议部署,紧跟发展大势,服务中心大局,不断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不断走向深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贡献社治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张帆